/ / EN
香港胸肺学会及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联合网页
back to home

介绍及历史

特选文章︰香港胸肺学会的发展
选自陈兆麟医生于2011年秋季呼吸系统科研讨会上的发言


成立香港胸肺学会的想法可追溯至198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香港只有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当时会员人数只有仅达到「美国胸肺学院」最低要求的25人。因应Fox与Scadding两位教授及其工作团队在1975年发表的报告,香港政府决定将原有的胸肺科服务由肺结核扩展至其他胸肺疾病,因此胸肺科高级医生需拥有较高学历,并且具呼吸系统专科医生 资格。自此,受过训练及获注册承认的呼吸系统科医生,人数在往后几十年间亦逐渐增加。

1986年,苏淳养医生与陈兆麟医生跟胸肺内科医生及胸肺外科(当时少于10位)医生召开了会议,商讨成立香港胸肺学会。参考了马来西亚胸肺学会的备忘录,苏淳养医生帮忙草拟香港胸肺学会的备忘录。

然而,学会当时并未有资金开展运作,幸好适时地获梁兆文医生 的一位病人以匿名形式捐献了一万元,让学会得以解决成立初期的必要开支。

1986年10月21日,香港胸肺学会正式举行了成立仪式,学会的宗旨如下︰

1. 深入研究各种胸肺疾病;
2. 联系并团结本地各个对胸肺疾病成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感兴趣的组织、公司、团体、社团、学院、政府机构及个人等等,藉此减低胸肺疾病在本港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 协助诊所、医院及其他医学伙伴研究、传播及应用有关胸肺疾病的成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案;
4. 协助深入研究胸肺疾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5. 提高大众对胸肺疾病的兴趣及关注,教育他们胸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为专业医学单位提供最新的医学研究资讯;
6. 鼓励并协助医护人员、科学家及医学生等到外国参加与胸肺疾病相关的交流及研究。

成立初期,香港胸肺学会与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各自举行年度学术会议;其后,学术会议由两者联手举办,像于1994年举行的「第13届亚太区胸肺疾病会议」就是很成功的例子。1996年起,自香港胸肺基金会成立之后,于每年3月举行的年度学术会议及于11月举行的秋季呼吸系统科研讨会均由香港胸肺学会、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及香港胸肺基金会携手合办。时至今天,香港胸肺学会仍然与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及香港胸肺基金会合作出版季度会讯;此外,香港呼吸系统科网站(www.hkts.hk)亦于2009年起投入服务。
 



介绍
根据《香港公司条例》,香港胸肺学会于1986年10月21日注册为有限公司,并于1987年8月13日举行正式成立典礼。在香港胸肺学会成立之前,本地关于胸肺科疾病的教育,一直由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负责;有见本地需求增加,一众致力研究胸肺科疾病的医生后来创立了香港胸肺学会。获制药公司赞助,以及匿名病人一万元的捐献,香港胸肺学会成立后得以顺利开展运作。

 

香港胸肺学会致力关注胸肺科疾病,宗旨如下︰

1. 深入研究各种胸肺疾病;

2. 联系并团结本地各个对胸肺疾病成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感兴趣的组织、公司、团体、社团、学院、政府机构及个人等等,藉此减低胸肺疾病在本港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 协助诊所、医院及其他医学伙伴研究、传播及应用有关胸肺疾病的成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案;

4. 协助深入研究胸肺疾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5. 提高大众对胸肺疾病的兴趣及关注,教育他们胸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为专业医学单位提供最新的医学研究资讯;

6. 鼓励外国医护人员、科学家及医学生等到香港进行胸肺科疾病研究及教学,同时协助本地胸肺科医护人员、科学家及医学生到外国交流及研究,增进在胸肺疾病成因、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在香港胸肺学会成立第一年,学会只有八位普通会员及附属会员,每六星期一次邀请外国着名胸肺科医生及研究员来港举行学术会议或研讨会。随后,学会决定联同美国胸肺学院(港澳分会)举办更为大型的会议及座谈会,不少活动更富于教育意义,尤其是1994年的「第13届亚太区胸肺疾病会议」以及1995年的「第1届敏感科论坛」,更见回响热烈。时至今天,香港胸肺学会拥有超过500名会员,五成来自医学界、五成来自医疗辅助界,而会员人数更在逐年上升中。

Top